報冤行、隨緣行、無所求行、稱法行
報冤行
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一切罪障皆忏悔。逢苦不憂、遇樂不喜,還要做到「逢苦不憂,甘心甘受」。
Thursday, August 14, 2014
刘德华“慧果”信佛修福
刘德华,是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天王之一,影视歌坛的三栖红星,众多年青人的偶像。鲜为人知的,原来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,是妙莲老和尚之皈依弟子。 皈依三宝 据刘德华(以下简称华仔)说,家中父母是信佛的,自小亦有接触佛教,但都是去寺院拜佛、参观、游览而已,对佛教教义可以说是一知半解。真正认识佛教和皈依佛教,作为自己的宗教信仰,都是近几年之事。 在此之前,华仔在港、台两地亦曾接触、认识不少高僧大德,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到台湾灵岩山寺上妙下莲老和尚,可以说是一种缘份。华仔初见老和尚慈祥而又庄严的法相,听其开示,烦恼顿息,寂静安祥;犹如红尘中之清莲,顿感身心清凉自在;老和尚平实无华的言词,是高僧般若智能的流露;语重心长的剀切教诲,无非是悲愿无尽的度世本怀。华仔悠然生起皈依之念,于是在妙莲老和尚接引下,成为真正的佛弟子,法名“慧果”。 “诸法因缘生,亦从因缘灭。”这是佛教所讲因缘所生法。 在皈依当日,华仔问师父:自己会否出家? 妙莲老和尚说:我们信佛学佛,要了达缘生缘灭——万事皆随因缘而变,一切要看“因缘”。 华仔自从归依三宝,认真地接触佛教,受师父妙莲老和尚之启发后,人生的目标和以前亦有所不同,不像以前那么多陋习。学了佛,较容易接受不如意之事。 师父常说:“凡事向好处想,忍一忍就过去了嘛!既然有些事情一定要做的,为何不用个欢喜心去做呢?大家都开心不好咩?尽量去尝试接受、容忍、包涵;以欢喜心做任何事,就能做得更好,而且身心快乐。”因此华仔做人处事比以前较为宽宏大量,人生观亦豁达开朗! 学佛的收获 华仔认识到由于自己对佛教义理认识不深,不能去宣讲佛法,唯有身体力行,多做慈善事业。记起师父经常开示弟子:“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。只要用你的悲心,说好话助人向善;看到人家做善事,发随喜心赞叹心,令对方成就,都能修福田。”出钱或出力,帮助贫穷无依者,都能广结善缘。身为艺人,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,去扬善,劝更多人献出爱心,参与慈善活动。 很多时候,华仔往台湾拍电影,但都抽不出时间上灵岩山寺去探望师父,只可打电话作简单的问候,与师父见面的机会不多。师父不能经常指点,但可以从师兄弟中或善知识中去了解佛法的真义。华仔感觉师父佛学上的知识,全摆在面前,在乎有没有心去学,要看自己能否感觉到?吸收得到? 华仔与妙莲老和尚倾谈中,感觉到师父多数用很简单的譬喻,将信念、道理带给自己,很容易明白:什么是“第一”?尤其是艺人,在这个娱乐圈子里,很多时都为争这个“第一”而烦恼。但师父带给我“第一”的启示是: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时候,你能够带给他们所需要的,你就是“第一”。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,佛教讲因缘、时节、果报。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地来,时机未到,你想亦没有;时机一到,你不想它也有。学佛的人要大公无私,就好像佛陀一样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悉离苦”,不要以私心做事,只为自己而损害他人。 曾经问华仔,皈依后对佛法有什么新的认识? 华仔坦白说,对佛法还是认识有限。尽管如此,他承认佛法对人生观有所启发:“皈依前,我的埋怨比较多,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。皈依后,我较能安于现实。虽未至于无求,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,心境较以往平静得多了。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,事情做不好,会怪人、怪自己,放不下。现在好一些,懂得包容,心情轻好多,没有甚么大不了!” 译述推广《解惑叮咛语》 1999年9月,妙莲老和尚的《解惑叮咛语》有了广东话译本的CD、录音带,转述人是刘德华,因此,有意无意间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。华仔以他虔敬的发心、动人的声线,恭录了他师父上妙下莲老和尚的开示问答《解惑叮咛语》,免费结缘,把老师父的国语开示以粤语演译,方便香港的信众与市民聆听受益。从构思、制作到流通,都是低调进行,看得出华仔的全心全意,以及他对师父的尊重。 《解惑叮咛语》是妙莲老和尚平常跟弟子聊天或者是他讲经、开示和问答节录,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问得贴心,答得精彩。例如家人不和,怎么办?命运可以改变吗?为儿孙做牛马,值得吗?如何令婆媳和睦?致富可有良方?吃亏、工作不开心、睡不着,怎么办?穷人如何布施?丈夫有外遇怎么办……等等,现已出书了。
http://tieba.baidu.com/p/1623779667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